「水光槍」美肌服務聲稱可以配合不同針劑直接注射入真皮層,從而達到補濕、美白、嫩膚和提升面部輪廓的功效,令不少愛美人士趨之若騖。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發現,部分針劑的安全性成疑,而且整個注射程序風險重重。消費者在接受任何入侵性美容程序前,必須確認療程是由具專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執行,並應充分瞭解相關的程序風險。
「水光槍」是一種通過皮下微細注射來達致不同美容效果的美容程序。過程中,電腦儀器會控制注射的深度、劑量和速度,多個微細的針頭將各種針劑注射入皮下約0.4 - 5毫米的真皮層,各種針劑中以透明質酸最普遍。由於程序涉及皮膚穿刺並注入物質的入侵性美容程序,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。
消委會檢視了30多間有提供「水光槍」服務的美容中心網頁,發現只有10間有清楚說明「水光槍」程序會由註冊醫生負責,個別稱由「治療師」主理,部分則未有具體說明。
至於所使用的針劑,不少美容中心在宣傳品中會標榜程序可選用一種或混合其他針劑,例如透明質酸、肉毒桿菌毒素、維他命C、胎盤精華和生長因子等,但只有部分有說明所用針劑的品牌。
値得消費者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針劑,品質或有參差,胡亂混合成分不明、配方複雜的針劑未必可達預期的美容效果,反而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,對健康構成風險。
每人的膚質、皮膚鬆弛程度及表皮的厚度都不一樣,選取那種針劑、每次注射的劑量及注射的位置,都有技術上的要求。若提供服務的人士缺乏經驗和技巧,只顧追求美容效果,不當或不安全的注射程序,輕則影響儀容,嚴重的可能產生過敏、感染,甚或造成永久性疤痕。
消委會發現整個「水光槍」美肌的注射程序,風險重重。消費者須留意,接受「水光槍」注射後,會在皮膚表面留下無數微細的傷口,如果潔面和消毒程序處理失當,例如沒有徹底去除面上的化妝品、沒有適當消毒皮膚、或注射後傷口處理不當,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「水光槍」程序常用的針劑當中,肉毒桿菌毒素是醫生處方藥物,必須由醫生或按醫生指示下使用。而透明質酸則應選用已按自願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表列的型號,保障會較高。在施行「水光槍」程序時使用的局部麻醉劑,或屬第一部毒藥,須按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使用。
消委會特別提醒正服食某些可能影響凝血的藥物的人士、孕婦、對針劑成分或麻醉藥物敏感、皮膚有傷口或感染的人士、以及傷口復原期較易出現增生性疤痕或長出肉芽腫的人士,均應避免接受程序。
文章轉載自 ▶ 消費者委員會